“嫌弃”自己的丈夫的女人但对儿子很好属于什么心态?
“嫌弃”自己的丈夫的女人但对儿子很好属于什么心态?
无论是丈夫还是儿子,对于女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关系。我们先说说关系,然后就能去了解题主说的这个现象背后的心态。
人是情感动物,也是关系动物。人是关系性的存在,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脱离了所有关系,这个人可以被认为是不存在的。所以,建立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属于非常基础性的需求。绝大多数人,脱离所有的关系,是活不下去的。
1,“嫌弃”丈夫,说明婚姻关系不够健康
健康的夫妻关系是啥样呢?有很多特征,这里只关注一点,就是互相尊重作为基础。如果缺乏互相尊重,自然会出现“嫌弃”,出现了“嫌弃”,关系就难健康发展,两个人也难彼此靠近。
但很多人会说,尊重很难做到啊,对方某些方面很差,不仅比我差,比多数人都差,不是我不想尊重他,是在是对方太差。责任在对方,我是受害者。
表面看起来,确实挺无解的。因为对方差,所以无法尊重,逻辑很自洽。但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可能赚钱能力很差,没人会嫌弃他。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邻居,我们也不会嫌弃孩子。所以,某些方面“差”不是必然导致嫌弃。
那什么导致了“嫌弃”?
导致嫌弃的是希望对方改变的欲望,以及有条件的爱。不会赚钱的见义勇为英雄,我们对他的赚钱能力没有期待,所以不会“嫌弃”他,对于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当然也有期待,但是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所以也不会嫌弃。
为什么要嫌弃?
“嫌弃”并不简单,并不像捂住鼻子,绕过一个脏垃圾桶那样的单纯。在关系中,“嫌弃”的本质并不是迫不得己,而大概率是一种主观选择。“嫌弃”绝大多数都不仅仅是被动的反应,而是一种攻击或控制。潜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嫌弃”的表情、神态、语言、气氛,希望对方能够因此发生改变。
嫌弃能达到目的么?
我朋友的例子,他精心呵护了十几年的妻子,是指责型人格,终于有一天他无法再容忍,主张自己的“平等”和“被关爱”的权利,并且逐渐意识到妻子性格的巨大不足。因此,嫌弃的感觉越来越多,妻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有一点点的改观,但这种“迫于嫌弃”的改观,完全不符合人性的规律。最终改观没有多少,反而是妻子也濒临崩溃,疲惫不堪,关系走到悬崖边。
嫌弃永远都达不到目的。有太多互相嫌弃到老、到死、甚至不愿同坟的夫妻,一遍一遍述说这个道理。
那应该怎么办?
除了极端的恶习,多数嫌弃的方面,都是性格、格局、习惯、世界观、金钱观等“软性问题”,但软性问题,不一定破坏力软,因为90%的感情破裂都是软性问题。亲密关系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互动,绳锯也能木断。
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是接受,这个答案可能太普通,但普通的答案,很可能就是真理。“接受”确实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通常会认为“接受就是妥协、放弃、忍受”。因为这是从“对抗”“零和”的视角来看待接受的,这并不是接受的本来面貌。
“接受”就是发现路上一个大泥坑挡住去路,然后观察一下地形,选择跳到旁边比较干爽的地方,绕过水坑,继续赶路。所以,接受是一个积极、聪明、有力的做法。并且,能让你继续赶路,并没有放弃什么。
2,对儿子很好,是没问题的。但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对儿子最大的好,没有之一。
如同开篇所说,人是通过关系来让自己存在的,女人因为缺乏安全感,更有如此倾向。所以,缺少了亲密的夫妻关系,女人更多地把关系情感投入到儿子身上,是符合人性的。但需要注意两点:
1、如果夫妻关系处理不好,亲子关系的亲密,有可能是“假的”。
因为亲子关系不是一种平等结构的关系,会呈现表面的亲密。因为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有亲密关系的本质逻辑,如果本质逻辑方面有问题,这两个关系就都会有问题。只是亲子关系的问题隐藏更深,看不出来。比如,有的强势妈妈与老公关系无法融洽,但貌似与儿子特别好,但其实儿子逐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2、不要逃避解决真正的问题。
在一个家庭里,对关系最敏感的,不是阅历丰富的父母,而是孩子。无论父母多么地小心地去保护孩子,隐藏夫妻关系的不和谐,还是依然会感受到,并深受影响,这就是家庭亲密关系的特殊之处。需要父母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去处理夫妻关系,这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另一半在某些方面很弱、做得很差劲,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无法用嫌弃的方式去改变对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嫌弃会让情况更糟,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同人类面对天灾的无力、无助。
但事情的另一面,伴随这些无力和无助,人类反而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为什么?因为人类“绕过了那些大泥坑、继续前进和追求”。
祝所有人,都能收获美好的亲密关系,让自己踏实地存在并爱着。
声明:此文图自动采集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长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得易搜分类信息网:http://www.deyi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