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时常要跟别人强调要做好5S。清理、整顿、清洁、标准化和素养,我背得滚瓜烂熟。每去到工厂车间,我总会留意物品摆放得是否整齐,是否定位定量定项,现场是否整洁,一眼看去是否赏心悦目。
2017年,我曾经和我们外聘的咨询师,一起前往澳洲工厂进行审核。一进到车间,我就惊呆了!生产设备上、旁边,到处是掉落的半成品和包装材料,到处堆放的货物,挤占着人行道、叉车通道,甚至就连车间用来开晨会的目视板前面,也堆着两铲板高的货物。我问对方,晨会如何开呢?对方犹豫了一会,说,我们每天会挪开东西再开会的。
天晓得!
我和外聘的咨询师最后给出的总结报告,第一点就是5S is terrible。说到这点,工厂整个管理团队全部一脸尴尬。但是我们还是给了这个评价,并且反复强调了几遍。
你看,在要求做好5S上,我就是这么不给别人情面。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也该给自己这样一个评价:your 5S is terrible!
怎么了呢?
其实在这之前我就有所觉悟了。不过我向来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开悟的速度总是有点慢。我只觉得自己家里东西太多了。虽然当年装修房子时,我特意做了很多橱柜用来收纳,但是十多年下来,我发现,收纳的空地越来越局促,哪哪都是满满当当的。
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日一丢。
也就是说,每天我要清理掉至少一件东西,或是送人,或是拿下楼,放在垃圾桶边等人来捡,或是干脆丢弃。
有时候我忘了这茬,好几天也没清理过东西,有时候是正好看到有公益活动,于是将一堆毛绒玩具全部捐了出去。有时候东西拿出来了,摆在门口换鞋处,却迟迟还是不舍得丢出去,有时候赶巧有啥别人正需要的,我就巴巴地送出去了。
这样有个一年半,七七八八总也丢掉了几百样东西,可家里还是一样满满当当。两个书橱里,底下两层是落的满满当当的书,为了防止搁板被压变形,书都是巧妙地摞到了紧贴上层搁板底部。书橱剩余的几层,被我收集了十多年的变形金刚和圣斗士模型占得满满当当,而那些玩具的包装盒,将床底下和吊橱的空间全部占满。更有一大堆无地方摆放展示的玩具,躺在包装盒里,睡在暗无天日的床底下。
我这才醒悟到,当初研读九型人格时,我做出的测试结果显示,我主导的激情力量是“贪婪”。我曾经琢磨了很久,我并不是一个在乎财富和物质享受的人呀,我咋会是一个“贪婪”的人呢?可是睁开眼看看我的房间吧,我总是在某个时间段,陷入到某种痴迷中,我总是在这份痴迷的情绪下,狂热地收集我中意的东西,尽管它们大都不是什么特别值钱的物品,可那又怎样呢?一块几十万、几万的手表,和一件几百、上千的变形金刚模型来说,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它们不都是物质的一种?不都是“有钱难买心头好”的最佳标注?
看看我那些CD吧。因为喜欢张国荣,我曾每次有机会出差广州,都要去淘金街一带的那几家卖港版CD的店。我几乎淘全了哥哥的所有CD。因为喜欢张学友,趁着网上清仓甩卖音像制品,我几乎买齐了张学友的全部CD。更多的杂七杂八的CD,在我早几年隔三差五逛音像店的习惯下,迅速地堆积起来。
可是呢?他们现如今大部分不过是堆放在架子上,仅供摆设。我承认,它们很吸引眼球,每一个来我家的人,都会惊叹那满满一架子CD。当然,我的那些个变形金刚和几乎全套的圣衣神话,也同样吸引眼球。可是,它们也不过就是在那里一直站柜而已。每次入手一件新的模型,我都要发愁该如何将它摆进柜子!
更不要说在这种“贪婪”的痴迷情绪下,我收集的那些个杂七杂八的东西了吧:周星驰的全套VCD,全套星战DVD,全套北野武,王小波全集,一大堆国家地理杂志和西藏人文地理杂志,各种水晶,几大本剪纸,各种门票,从各地买回来的旅游地图,两抽屉的话剧演出的宣传册,各种演出票票根,近三百个高达扭蛋,各种金拱门肯德基的儿童玩具,一大堆史努比,一大堆凯蒂猫(对,我就是有颗少女心!),一堆雨花石和各种鹅卵石,从祖国各地捡回来的留作纪念的石头…
哦,your 5S is terrible!
5S并不是东西都收纳得整整齐齐就好了!5S首先是清理,而清理就是区别要和不要的东西,将物品数量控制到最低程度!
要清理,看上去在车间做起来要容易,当下要用的,一段时间内要用的,和长久用不到的。可在家里呢?对于我们的“心头好”呢?该如何区分呢?要知道,很多东西的价值,就在于“心头好”这三字!而一旦没了那份痴迷,或者对于根本没有这种痴迷的人来说,它们的价值,就是一种市场行情,是一种等额的**值,甚至就是一堆破烂。
断了痴迷,断了执念,自然也就舍了。我教别人做5S教了十多年,自个却也不过刚刚参悟到“断舍离”的皮毛,才不过刚刚醒悟,5S的第一个S,就是在叫我们断舍离啊!在对物欲的反思和断舍离之间,什么才是我真正的平衡点呢?如果大量物品,仅是用于陈列摆设,甚至闲置在橱柜,这些物品的意义何在呢?
我开始新的一轮针对家里的5S清理。它不再只是“每日一丢”,也不是熔断式的“断舍离”。我从某样东西开始,思考它们的存在对我的意义,要还是不要?是否它们去到别人那里,会是更好的归宿?然后清理掉一些,让自己在心理上过渡适应一下,再继续对另一些东西下手,再看情况步子迈得再大一些。
随着我清理东西的步伐越迈越大,越来越多的东西在被我扔掉之前,发到了朋友圈里求接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问,你这是要搬家吗?你这是受了什么刺激吗?
我并不是因为要搬家,也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人生的某个节点,需要领悟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态度,而我恰好有了一些顿悟,并且愿意尝试。
随着我的“断舍离”,我对“心头好”的割舍越来越显得从容,家里的储物空间开始慢慢多了起来,东西少了,那种每次要打理时的发憷感就变小了。而看到曾经的心头好,变成了别人的心头好,或者不再只是堆积在柜子里,而是去到别处发挥作用,内心简直都要哼唱起来:“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受~~”
从每日一丢,走到如今的一批批集中清理,这是一条时间不短的路,我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还会继续修炼,修炼我的断舍离,修炼我的居家5S,去进一步尝试、体会、领悟。
我也积累了些许心得,在此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或许它是一点火花,能够引燃你们心中的某些想法,或许它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让也想尝试断舍离的朋友们,可以有所借鉴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得易搜分类信息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