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 虾类标准的目的与范围
标准的目的
ASC 虾类标准旨在提供一种可衡量的方式,以改善虾类水产养殖业务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表现。
标准的范围
虾类水产养殖适用该标准的问题领域:
ASC 虾类标准针对虾类水产养殖在社会和环境问题方面确立了原则、标准、指标以及可衡量的绩效水平。
虾类水产养殖适用该标准的供应或增值链:
ASC 虾类标准涵盖了虾类水产养殖中最重大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源于生产系统本身以及生产的直接投入要素,如饲料、种苗、化学品和水,还有与养殖场劳动力及社区关系相关的社会影响。
该标准适用于水产养殖内的活动范围:
ASC 虾类标准适用于虾类养殖(养成)系统的规划、开发和运营。
规划:涉及养殖场选址、资源利用或开采,以及对环境、社会和潜在累积影响的**。
开发:涉及建设、栖息地改变以及其他资源使用者对公共区域的使用权限。
运营:涉及污水排放、工作条件、为避免或尽量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风险而持续进行的监测、种群管理、捕食者控制、生物安保、药物及其他化学品的使用,以及饲料来源、使用和养殖场的关停等方面。
该标准适用的地理范围:
ASC 虾类标准适用于全球所有地点、各种规模的以养殖场为基础的虾类水产养殖生产系统,不过预计该标准最初会引起从事国际贸易的养殖户的关注。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进入绿色终端市场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国家而言,预计针对出口虾类采用 ASC 虾类标准将间接有助于改善当地法规和虾类生产实践。该标准同样适用于面向国内重视负责任且稳定生产的市场进行生产的国内养殖户。
该标准涵盖的物种:
ASC 虾类标准目前涵盖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所属的种类。该标准侧重于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的生产。其他虾类品种如果能够达到标准中规定的绩效门槛,也有资格获得认证。未来可能会或不会增加针对其他虾类品种的特定要求。
该标准适用的认证单元:
鉴于 ASC 虾类标准的重点在于生产,认证单元为养殖业务,其通常由单个养殖场或其他某种类型的集体组合构成。认证单元可以是一组或一群独立拥有的设施或业务,出于多种原因,这些可被视为一个单一的 “水产养殖业务” 整体。例如,养殖户可能共享资源或基础设施(如水水源或污水排放系统),共享一个地理区域单元(如一个流域),拥有相同的生产系统和 / 或有共同的市场销售渠道。无论具体情况如何,养殖场和其他使用者往往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累积影响。因此,部分标准要求并不取决于养殖户在养殖场层面所能达成的情况,而是依赖养殖户发挥倡导者和环境守护者的作用所付出的努力。具体的数据收集规程在《虾类审核手册》中有描述。
在 ASC 虾类标准的合规性**中,认证单元确定的一部分将包括养殖场养殖或排放所处的地理区域和 / 或受纳水体范围界定。在此背景下,拥有多个养成场的公司将需要在拟进行认证的特定场地上接受合规性审查。认证不可转移至未经审核的其他养殖场或生产系统。
标准的考量因素:
ASC 认识到依据 ASC 虾类标准进行审核的成本可能颇高,因为这可能需要多名熟悉并了解社会及生态问题的审核员进行多日的审核工作。
运营情况将通过养殖场记录进行审核,必要时也会通过供应链记录进行审核。ASC 认识到与饲料和种苗采购标准相关的审核挑战,特别是在非垂直一体化运营的情况下。然而,诸如饲料等养殖场投入要素问题被认定为确保 ASC 虾类标准可信度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ASC 致力于为这些挑战寻找解决方案,例如推动开展饲料和 / 或育苗场相关对话。
ASC 也意识到标准中各项原则的范围有所不同。虽然诸如饵料鱼的负责任采购等关键环境问题会被考虑且超出养殖场规模,但诸如加工厂或鱼粉厂的负责任社会行为等其他问题则不然。这些决定是基于流程参与者的利益和核心关注点做出的,而非试图针对所有问题创建统一的范围。
ASC 虾类标准的要求设定为,养殖场必须在每一项要求上都达到 100% 合规才能获得认证(确切要求详见《ASC 养殖场认证与认可要求》)。
ASC 虾类标准侧重于虾类养殖的环境和社会影响。食品安全、有感知能力的鱼类福利以及养殖虾的营养价值在该标准中未被直接涉及。不过,它们会通过健康管理、水质、饲料成分等其他要求间接得到处理。
ASC 还承认,解决全球养殖虾消费问题对许多利益相关者来说是一个重要议题。然而,解决消费问题超出了生产标准的范围,因此,虽然全球指导委员会的许多成员在整个制定过程中都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它并未在 ASC 虾类标准中被直接涉及。通过认证要求养殖场具备透明度,这将有助于更严谨地考量与虾类水产养殖相关的环境和社会成本,同时也能使虾类水产养殖在与其他海产品及陆地蛋白质生产的对比中得到公平**。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得易搜分类信息网看到的,谢谢!